宜良雄心:撤县设市 要做昆明次中心

来源:云南茶花网      发布时间:2014-4-16       阅读次数:

宜良雄心:撤县设市 要做昆明次中心

  • 字号
  •  
  •  
  •  
 
2014年03月27日06:00 来源:云南信息报  作者:江枫 郭秋月

  昆明东南四五十公里处,一座花乡水城正在兴起,它就是宜良。

  与昆明、曲靖等三市一州九县区接壤的地理优势使宜良“滇中旱码头”的地位凸显,成为滇中经济圈的核心连接区。在云南城镇化浪潮中,宜良是工业上山、城镇上山的重点推进城市。作为滇中现代化农业示范县,宜良去年前年都超额完成了农转城任务。

  宜良的构想是,尽早撤县设市,以辅城和次中心身份打造昆明最大的花乡水城,建成昆明东部宜人宜居的新客厅,2030年辖区人口达到60万,城镇化率超过60%。

 
宜良市区高楼渐多。政府出台的一揽子城市发展规划将为城镇化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经过几年的城镇化进程,宜良县城市环境优美。

  优势:连接三市一州九县区

  “北连曲靖达湘黔,南接玉溪通越柬,东经红河达两广,西连昆明通两亚(南亚、西亚)。”3月2日,宜良县委、县政府有关负责人向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以及国家和省市调研组的领导、专家汇报宜良撤县设市工作情况时,这样描述宜良的区位优势。

  从地理上看,宜良东临昆明石林县、曲靖陆良县,南接红河弥勒市、玉溪华宁县,西与玉溪澄江县、昆明呈贡新区和官渡区毗邻,北与昆明嵩明县、曲靖马龙县相连,共计连接三市一州九县区。更为重要的是,宜良还是唯一与昆明、曲靖和玉溪三市相连的县。

  国家和云南当前重点规划发展的滇中经济圈就由昆明、曲靖、玉溪和楚雄组成,某种程度上来说,滇中经济圈不仅将决定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发展方向,甚至还决定着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桥头堡建设的成败。在这个规划中,宜良位于昆明、曲靖、玉溪三市核心连接地带的作用就显现出来。

  定位:要做昆明卫星城、次中心

  宜良县党委政府驻地匡远镇距离昆明主城仅45公里,距离昆明市府所在地呈贡新区仅32公里,位于昆明45分钟经济圈内。当昆明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将昆明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和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时,宜良的定位是现代新昆明“一主四辅”中的重要辅城。

  “宜良要按照昆明卫星城、次中心的目标来发展。”宜良县规划局副局长陈锐说,根据规划,宜良要建设成为一座“城在花中卧、水在城中流”的花乡水城,以及集纳高端产业、清新生态和优质生活于一体的宜人宜居生态山地新城,而立足昆明、辐射云南、面向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的旅游胜地、美食王国和休闲天堂也是宜良未来城市建设的目标。

  “滇中旱码头”的地位对于宜良的这个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滇越铁路、南昆铁路、324国道和省道九石阿(九乡-石林-阿庐古洞)旅游专线,以及广昆、汕昆高速,还有正在建设的云桂高铁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昆明东南绕城高速公路均贯穿宜良全境,决定了宜良不仅是通往滇东南的交通要塞和商品集散地,还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西亚、南亚、东南亚陆路便捷互通的必经之地。

  成绩:超额完成农转城任务

  城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对于有着悠久农业历史的宜良来说,这个任务是压力,也是动力。

  宜良全县辖匡远、狗街、汤池、北古城,以及竹山、马街、九乡、耿家营共4镇2乡和2个街道办事处。因为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环境优越,宜良历来盛产粮食蔬菜。这些年来,宜良作为昆明市近郊的农业大县,已经成为昆明市优质水稻、烤烟、蔬菜、板栗、生猪、鸭子、奶牛、养鱼、花卉基地县,养鸭数量跻身全国五大县份,并被列为滇中现代化农业示范县。

 

  根据宜良县2013年城镇化人口统计数据表以及2013年全县常住人口预计表的统计,全县总人口数超过42万,其中城镇人口数超过16万,城镇化率为39%。

  “去年我们超额完成了农转城(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任务。”宜良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宜良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成龙说,去年昆明市下达的农转城任务是2.5万人,全县实际完成了3.67万人。

  这已经不是宜良第一次超额完成农转城任务了。前年昆明市下达给宜良5000人的农转城任务,实际完成的是1.48万人。农办另一副主任李云和告诉记者,他们因此被评为市级农转城先进集体,“现在宜良正申报云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

  目标:2020年城镇化率达45%

  按照规划,2020年宜良的城镇化率要达到45%-60%,城镇人口要达到22.5万-30万,到2030年,辖区人口更要达到60万人,城镇化率超过60%。

  赵成龙说,宜良主要通过对城中村实行迁村并点、农转城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快城镇化建设。其中,迁村并点既节约用地、提升城市形象,又可以让城郊农民一步城市化;而农转城的实施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解决农民的城市户口问题,还要通过培训、推荐就业、提供公益岗位等方式解决他们的就业,农转城人员的社保和随迁子女入学等问题也得通过有效措施解决;至于美丽乡村建设,则是通过省市县三级投资,对农村进行绿化、亮化、净化和村组道路硬化。

  撤县设市是很多城市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一大诉求,宜良也不例外。宜良的撤县设市计划起于1993年。2012年以来,全县按照昆明市的要求,高度重视并快速启动了撤县设市的申报工作。今年3月2日的那次撤县设市工作汇报中,宜良方面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了撤县设市的条件。不过,对于此事目前的进展,宜良县民政局副局长王正文称实在心里没谱。

  样本

  一家五口农转城 分到125㎡住房一套

  宜良县金星社区西山营居民何刚一度为是否将全家人转成城市户口纠结。

  缘起:西山营城镇化势在必行

  西山营位于宜良县城西侧一公里,全村共有农户417户1487人。自1995年开始,村里先后被征地400余亩,居民小组主要农田全部征完,仅余山林、荒山、山地2800余亩。随着宜良县城的扩张,西山营居民小组已经与城区连为一体,周边的鑫仁园、裕国花园、鑫海国际、汇鑫广场、民族团结休闲广场等项目要么在建,要么已经建成,这种形势令西山营的城镇化势在必行。

  2012年,西山营居民小组被县里列为全域城镇化县级试点,并在当年实现了首批农转城。

  昔日:家庭负担重 生活条件一般

  2012年,何刚42岁,家中有68岁的母亲李蕊仙、40岁的妻子崔树琼以及12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由于负担重,全家生活条件很一般。

  次年6月,崔树琼在家做饭时听到居委会用广播宣传农转城政策,等何刚回家吃饭,她就和丈夫围绕农转城讨论起来,这个讨论还扩大到了全家范围。

  第二天,何刚两口子将居委会门口宣传栏张贴的农转城政策认真看了一遍,当看到农转城居民享受“两床被子、十件衣服”的政策时,他们心动了。当年8月,何刚一家五口全部转为城镇居民。9月,西山营村的村民全部转成居民。

  今朝:培训后就业 工资3000多

  何刚一家农转城后,延续原来的土地承包责任制,继续拥有林地3.3亩,并办理了林权使用证,现在用于种植板栗。何刚还为1996年拆旧翻新建成的96平米砖混结构房屋办理了房产证,一对儿女则继续在原来的学校就近读书。

  2013年10月,何刚的母亲李蕊仙按照政策提出廉租房申请,经有关部门审核,获准入住53平方米的廉租房。她还获得城市低保310元/月,比她此前获得的80元/月的农村低保提高了230元。李蕊仙说,农转城后全村都买了每月70元的医疗保险放心保),费用由居民小组从集体资金中支出,她看病也像城里人一样了。

  何刚则参加了劳动就业培训,学习压力容器操作,随后被宜良县李园牛奶录用为技术员,现在每个月有3000多元工资,单位还为他购买了五险一金。

  西山营村全域城镇化试点迁村并点项目工程于2013年12月全部完工,小区住房按照每人25平方米的标准分配,何刚一家5人分配到125平米的小区住房一套,全村群众今年初已迁入新居。

  为使西山营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居民小组筹资兴建文化活动中心和4层的待客房,并计划投资21万元建设一个大型电子显示屏及监控系统,改善社区居住条件,丰富群众娱乐文化生活。

 

  未来:商业开发 居民小组有分红

  李云和说,西山营居民小组经营的两个占地近5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也将马上开业,共有门面商铺70多个,摊位213个,预计租金不会低,西山营居民的收入还会增加。居民小组还成立了公司,摘牌小块土地进行商业开发,他们计划合作开发建设占地10.6亩的商务酒店以及占地23.4亩的商住楼,若经营得当,三年后居民小组单这一项每人每年的分红就能达到3500元。

  像何刚老婆那样此前就没有工作的群体,居民小区已经许诺在物业管理、商场停车场管理产生的120个就业岗位中优先安排工作。

  保障体系

  [以人为本] 落实好“两床被子”和“十件衣服”

  宜良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云和认为,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把农民引进城,并采取配套措施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这正是宜良农转城相对顺利的重要原因。

  农转城居民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医保

  “农转城户口享有"两床被子、十件衣服"。”李云和说,这是国家给的政策,“两床被子”就是进城农民仍然保留城市和农村双重身份,“十件衣服”就是进城农民仍然保留承包地、宅基地、林地、计划生育、集体经济资产分红等五项基本权益,并同时享有城镇居民所享有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五项保障权益。

  去年和前年,全县农转城居民享受城镇居民低保人数达到365人,截至去年12月31日,宜良农转城居民中购买失地人员养老保险的达1980人,农转城居民100%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约有860户转户居民购买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291户农转城居民获准入住廉租房

  李云和说,农民转户后就具有了城镇居民户口,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户可申请入住廉租房,购买普通商品房也有相关税收减免;转户后生活困难,可按规定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为了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转城居民的住房问题,宜良县于2006年至2010年建设了1528套廉租房,2011年6月前已经全部交付使用,其中,获准入住廉租房的农转城居民为291户。

  近三年,宜良继续推进保障房建设。宜良县住建局房管所所长杨海呈说,全县还有3756套保障房会按计划分期分批交付使用,保障房的几类保障对象就包括部分农转城居民。

  [一揽子规划] 城市发展规划成体系 打造花乡水城

  城镇化离不开规划。宜良县规划局副局长陈锐透露,宜良不仅已经完成了《宜良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还完成了城区水系景观、绿地、南盘江景观等各种专项或控制性规划,建立健全了规划体系。

  重点片区分别规划明确定位

  据介绍,在这些规划中,多个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13.45平方公里,占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62%。至于全县6个乡镇,虽然在2002年以前就编制完成了集镇总体规划,为了适应发展,2010年又委托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

  《宜良县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中称,要按照城镇向山上发展的方式,对现行总规中的用地空间进行调整,将现行总规中贾龙河的北部坝区新增建设用地调整为耕地予以严格保护,城市规划区因此共计退还耕地约为520公顷。

  该规划还严格按照国土部门划定的坝区界线,充分结合“工业上山”的思路和地形条件,在现行总规基础上确定了宜良工业园区和美女山地区坝区范围线以外的区域,作为城市近期发展和建设的重点区域。

  《宜良县东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则明确将该片区定位为宜良新的城市核心功能区、昆明主城的服务区,将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开发为主,同时融合行政办公、居住、商业和金融等产业,打造花乡水城。对于宜良县城南片区和宜良县老昆石公路沿线片区的发展也都有相关规划,明确了各片区的功能定位。

  2020年要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

  建设花乡水城离不开景观绿化和水系建设,《宜良县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08-2020》中就明确,宜良在2015年要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人均公园绿地达到9㎡以上,城市绿地率达到3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2020年要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以上,城市绿地率达到38%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

  宜良规划的水系景观面积达50平方公里。规划通过对城市防洪、城市景观与生态环境、城市特色及城市形象、旅游与休闲娱乐四大功能的综合考量,结合水资源合理利用、河道综合治理,力求通过水系景观的建设和完善,使城市水资源达到优化,环境得以改善,城市形象、内涵、文化得以提升和体现,从而真正为打造“花乡水城”奠定坚实基础。

 

  南盘江之于宜良是一条重要的河流,《南盘江景观规划》方案中计划以南盘江为城市景观主轴,树立山水生态城市的新形象,将南盘江打造成一条生态、文化、活力廊道。

  [多产业并进] 企业聚集 去年农村劳力转移就业1.89万人

  城镇化不仅是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除了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以及地域性质和景观的转化,它还包括第二、第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宜良也正在通过发展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来增大城市对于新增人口的吞吐量、容纳量。

  工业园区发展迅速

  宜良全县的民营经济去年预计实现增加值75.6亿元,增长20%。宜良县长何健升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去年全县共签约项目36个,落地25个,其中工业项目18个,旅游服务业项目2个,商贸服务业项目3个,城市开发项目2个。

  宜良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云铜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巨利达、金和铸造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饲料片区已经有12家企业正式投产,另有7家在建。而昆明泛亚花木城和雪峰生态园均已申报成为昆明市首批都市农庄,宜良马街的万亩蔬菜基地建设项目也通过了市级验收,匡远、狗街片区1.6万亩蔬菜基地项目已经竣工,海马箐水库、大平滩水库建设项目也进展顺利。

  旅游业有长足进步

  宜良的旅游业也获得长足进步,一批旅游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去年宜良还被评为“亚洲金旅奖·最具发展潜力旅游县”;九乡风景名胜区被列为昆明市十大景区之一,并被评为“大美中华·最美旅游景区”。

  作为第三产业重要内容的物流也被宜良所重视。何健升透露,宜良工业园区物流片区的规划已经完成,滇中粮食物流中心一期已经开工建设。

  上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上述产业、企业聚集的直接效果是,宜良去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9万人,全年新增就业615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3.5%,扶持自主创业430人。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宜良今年的一大重点工作将是更加注重服务产业的调整和升级,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打造昆明最大的花乡水城和昆明东部最宜人宜居的新客厅。”何健升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后再次承诺,要带领宜良与昆明全市一起,同步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数读

  现状:2013年,宜良全县总人口数超过42万,其中城镇人口数超过16万,城镇化率为39%。

  成绩:2012年,昆明市下达给宜良5000人的农转城任务,宜良实际完成1.48万人。2013年,昆明给宜良下达农转城任务2.5万人,宜良实际完成了3.67万人。

  目标:按照规划,2020年宜良的城镇化率要达到45%-60%,城镇人口要达到22.5万-30万,到2030年,辖区人口更要达到60万人,城镇化率超过60%。

  焦点

  房地产扩张多年 宜良会否变“鬼城”?

  房地产的扩张也是宜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2000年以来,宜良县共开发建设房地产项目40个。”宜良县住建局房管所所长杨海呈说,在宜良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有31家,房地产开发总面积达519.31万平方米,销售面积达295.0687万平方米。

  目前,宜良竣工的房地产项目有33个,已竣工交付使用并销售完毕的项目有23个,办理预售许可符合预售条件的项目有14个,还有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但尚未竣工。此外,预计开发建设的项目还有7个。

  杨海呈认为,宜良县普通住宅的销售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2000年至今,价格从每平米1000元左右一路上涨至最高4000多元,又从2011年开始慢慢跌至目前的3200元左右,宜良房地产市场也成长了起来。

  不过宜良县商业类房地产的销售价格多年来一直呈现上涨态势,2000年为每平米2000元,现在上升到1.3万元左右,别墅型高档次住宅也从2007年的每平米1800元左右上升到现在的8000元左右。

  在宜良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云和看来,房地产开发带动了旧城改造,促进了旧城的品质提升和新城区的扩张。他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宜良一时还看不出“鬼城”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