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盛极必衰”,经历了两年多好时光的苗木行业可能即将迎来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有可能到来的残酷后市也将证明,不少人又走在行情后面。
至盛夏季节,之前一直忙碌的苗木经营者闲下来了,有些人也因此能静下心来去各地走走,考察考察市场。转一圈下来,很多人感觉心里很不踏实:没想到近两年苗木种植面积增长这么快,特别是小苗,而且建苗圃的多是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板”。俗话说“盛极必衰”,经历了两年多好时光的苗木行业可能即将迎来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有可能到来的残酷后市也将证明,不少人又走在行情后面。
影响苗木种植效益的最直接因素是供求关系,今年上半年的行情特点是价涨量缩,需求疲态尽显。原因也很简单,由于房地产调控,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普遍缺钱。记者最近走访了山东的几个地方,了解到虽然绿化工程项目不少,但当地施工企业无人敢接。据他们反映,因前几年大规模上项目,地方财政早已透支,现在做绿化项目很难及时结款,只有“胆大”的外地企业或能“盘活”土地的大企业才敢承揽。全国很多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目前又遇到经济增长乏力,楼市继续严控,地方债务短期内难以抹平,这些都决定了苗木需求不振还将持续。
在整体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一些小苗则因为苗圃的“内部循环”,价格却攀上了“历史顶峰”,像法桐、白蜡的一年生小苗,曾一度卖到十几元钱一株,美国秋红枫的一年生苗市场价达到了40元以上。大苗则由于前两年工程大量使用,导致货源跟不上,价格上涨。有人感叹:小苗都这么贵,大苗要卖多少钱才能赚回来?简直有些疯狂。小苗行情这么好,一方面是因为新增苗圃数量大,另外是因为大苗价格高带动小苗价格上涨。
市场需求下降,苗木价格却逆市上涨,这往往是市场逆转的一个预警信号。其实还有更多的“指标”表明苗木生产出现了泡沫的苗头,像行业外资金大量进入,本身是因为其他行业不景气,投资收益低,才来苗木行业淘金的。而苗木需求的基础是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其他行业景气与否相关程度较高。业外资本的集中涌入,只是带火了中小规格苗木市场,并不能带动终端的苗木消费。还有,近一年来,各地媒体大量报道发展苗木致富的新闻,新兴苗乡苗县更是一个接一个出现。这就好像股市里,当连卖菜的老头老太太都在谈论股票时,离下跌也就不远了。
苗木生长周期较长,国家的经济形势又时常波动,有经验人的做法是,在市场低迷或启动初期扩大生产,在行情好时卖苗获利。而一些新产区或新入行的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在近两年苗价猛涨,生产、人力成本大增的情况下进入。而且因中大规格苗难找且价格贵,投入太大,很多人不得不选择发展中小规格的苗木。这些苗木很大一部分的销售对象是苗圃,而一旦苗木价格出现下滑态势,人们投资苗木的热情也将退去,这部分苗子的销路在哪里?苗圃还有足够的土地和财力分栽吗?即使有资金,坚持做长线投资养大苗的苗圃,如果品种选择不当,也会面临三五年后某类产品集中上市、恶性竞争的风险,上一个苗木高峰期的杜英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另外,近两年的苗木旺销是因为2006年前后出现了育苗断档和国家4万亿拉动经济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现在建成绿地上可供抽稀的苗木也不少,再出现量价齐涨的行情机会并不大。
记者在这里提示风险并不意味着今后没机会。面对经济的疲软,现在又有很多专家在呼吁政府出刺激经济的救市政策,如果启动,可能会有新一轮的建设热潮。另外,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是长期的,以PM2.5治理为代表的空气环境治理日益受重视,只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绿化苗木大有用武之地。而且,与出现“龙柏烧狗肉”时情况不同的是,一些传统苗乡并没有再次出现全村、全乡都发展苗木的现象。只是等待经济走出低迷、行业消化过剩产能是个痛苦的过程,苗木企业要坚持得住。保持一份清醒,有忧患意识,才有可能在危机来临时转危为机。
世界绿化苗木市场动态
一是苗圃建设大型化。世界各国在苗圃建设的规模上有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苗圃数量相对减少,而苗圃育苗规模逐步增加。一些苗木产业先进的国家普遍认为,只有建立大型苗圃,才有条件实现育苗作业机械化,才能有效地应用现代化的育苗技术,降低育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是育苗作业集约化。苗圃经营水平较高的国家,从苗圃整地、作床、播种、苗期管理到起苗、包装、运输等全部过程均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此外,还采用许多先进育苗技术,如土地熏蒸消毒技术、除草剂灭草技术、播种后床面覆盖技术、苗木截根技术等。电脑在苗圃中的应用也十分普遍,从气象与物候观测、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设施的自动化控制,到苗圃的技术档案管理等都己实现电脑化。三是容器育苗工厂化。巴西、瑞典、挪威等国家80%以上的苗圃都实现了工厂化容器育苗。四是苗木生产标准化。苗木质量管理深入到育苗的各个环节,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五是从业人员专业化。苗圃主任一般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大多是生产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300一500亩地有3一5个人就足够了。